【记者 陈 露 2000年11月29日】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年轻人的创造性智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世界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年轻,意味着创新,它不仅指青春的年龄,更指活跃的思想。
中锐集团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热情和智慧的团队,这是一支载着全新的教育理念,驶向人才培养新岸的船队,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年轻组合。
作为团队的灵魂、船队的船主——中锐总裁钱建蓉年仅34岁,中锐高层7个人的董事会中有7名硕士。这是个资本和知识结合的团队,这个团队有着同一个目标——为了中国民办教育的振兴与辉煌。
教育报国赤子情
在全球10亿文盲中,我们就占了2亿。截至1999年,我国大学生在同龄青年中的比率还很低,而在当今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这个比率高达70%左右。
国家民族的兴衰,经济的腾飞,教育是根本。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支撑着庞大的教育事业,倍感艰辛,而新的经济模式又对教育增长有很高的要求。
民办教育的重任前所未有地落到我们肩上,我们是否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为中国的民办教育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来?年轻的钱建蓉内敛一腔热血,敢为人先,把一腔“教育报国、缔造新锐”的鸿鹄之志化为实实在在的办学实践。
不是利益的驱动,而是责任的驱使。他说:“中国教育需要投入,教育只靠国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教育需要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一家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企业,中锐办教育由衷地希望用企业的力量给教育更多的投入,通过投资教育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个企业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它所能创造的利润,而更在于企业家和企业的努力创新所带来的社会进步。”
钱建蓉认为,创办民办学校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为政府办了多少有规模的学校,增加了多少学生容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民办教育的体制创新,积极进行教育探索,成为教育改革的急先锋,从而带动和促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民办教育,创新的教育
民办教育本身就是个“创新”的名词,从1993年开始投资教育的中锐集团自立独行起,“在商而不尽言商”,以创新理念实实在在地办校,办出了名堂,打出了品牌。
首先是投资体制的创新。钱建蓉认为,教育按产业运作观念的树立,拓宽了筹资办学的渠道,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重组和优化创造了新的条件。因此,他志在组建中国首屈一指的股份制教育集团,把中锐当作一个平台,吸纳国内外的资金投入到中国的教育中来,以大手笔、大投入发展优质教育。
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杨海波认为,这些企业家有着很好的、非常适合我们当前时代发展的战略思想,他们懂得企业的素质是企业的生命。他们的投资使我国的民办教育有了一个高起点。现在很多国家把眼光盯上了我国的教育资源,从幼儿园到大学,把很多人吸引到国外就读,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引进外资来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呢?走内联外引的路子,把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这才是我们的发展思路。
其次是管理模式的创新。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型企业家,钱建蓉非常强调专业。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专业与专业的融合。作为一个以教育投资与管理为主的企业集团,中锐特别强调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集团对教育的管理采取投资与学校管理分开的方法,开创了一条“集团投资、专家治校、连锁办学、规模发展”的企业办学新路。
董事会淡出学校日常管理,对学校直接进行宏观管理的是一个由上海的教育专家和一批年轻的教育学博士、硕士组成的教育管理集体。这个教育管理集体类似酒店管理公司,它的目标:以连锁投资管理的方式,为中锐的各个学校提供各类指导、管理与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使中锐教育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所长王厥轩在考察后认为,成立教育管理公司,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之路,是民办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
作为一家恪守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知识型民营企业,钱建蓉认为,一个企业要长期持久发展,它必须有内在的动力,这就是必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民办学校也一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是“法治”而不是“人治”。中锐学校办学,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紧紧依靠当地教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高起点、求内涵、创新路,为了把中锐学校办成中国一流的民办学校,中锐集团办学追求“三个效益”,提倡“四个意识”。
讲究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期盼找到三者效益统一的契合点。安徽省教委陈贤忠主任十分欣赏中锐集团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将“育人”作为办学的根本,突出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而不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投资者不担任学校领导职务,而是聘请教育专家来管理学校,体现了投资者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怀。
中锐清楚民办学校的兴旺,有赖于学校的质量,民办学校长久发展需要取信于民。“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这“四个意识”成为中锐教育的追求和基本标志,并已根植于每个中锐人的心间。这四个词语展开就是一篇无数中锐教师员工用心血谱写文章。
人才是第一资源
民办教育自7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大陆出现以来,走了一条艰难曲折却辉煌的道路,“现阶段民办学校的劣势多于优势,民办学校要生存和发展,惟有发挥民办学校最重要的体制和机制的优势。”这是钱建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用人方面,中锐一直强调“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聚集在这里的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如鱼得水,中锐员工将“中锐”当成是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载体。中锐推行全员“聘任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锐的校长们拥有办学自主权,他们领导学校就象企业家领导企业一样,运用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学校加以规范管理。比如贯彻集团“任人惟贤,惟才是用”的用人理念,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优罚劣”的分配制度,努力探索,将“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制度等作为激励优秀教师事业发展的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努力为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教师在中锐学校安居乐业。这一灵活的机制为民办学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内行看门道,民办教育的成功必须要培养一批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校长。这里的校长不仅要懂得学校管理,而且要懂得学校经营。中锐的校长有三种类型,有省内知名度非常高的老校长;有放弃优越的条件、从重点中学辞职出来的中年校长;有内部培养提拔的年轻校长。然而,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一颗年轻的心,有开拓创新的观念,并且中锐学校有一批志在创一流教育质量的年轻教师。
中央教科所的一位教授说,中锐的优势就是有一批高素质的年轻人,这就是希望和财富。
中锐像一个磁场,聚集起一个年轻的梦想,在无数志同道合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中,已积蓄了一种急待爆发的能量。
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钱建蓉把教育称作是经营未来的希望,中锐的教育观是“培养新锐,造就未来”,中锐办学的目的是服务社会,造就未来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因此集团努力按照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设计整个教育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因材施教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以每个学生走向成功为目标,追求全面素质的提高,给每个学生一张21世纪的通行证。”中锐崭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每个老师对每个学生都要付出心血,并为每个学生设计他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培养具有多技能、“学会学习”的人。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是教改的一场攻坚战。在民办教育的体制和机制下,这种改变是可以实现的。
中锐集团下属的无锡南洋学院根据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专业力求实用、热门,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中锐教育培训则有着紧跟市场的课程开发系统,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为各类人群提升自我价值提供教育服务。
正是因为真心实意地办学,中锐集团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集团的稳健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谈到集团未来的发展时,钱建蓉说,“传统的教育产品,即全日制的中小学和大学,这方面我们已比较熟悉,但还是要不断发展。另外,还要大力拓宽终身教育领域,进行连锁办学。我们希望能通过与国外合作,把国际上先进的课程引到国内来,努力丰富教育的培训市场,为中国教育培训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还将与IT业结合,适时地进入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领地。我们希望把中锐集团经营成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强大的、有实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教育集团,从而真正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教育集团。”
有着深厚教育情结的企业家们,他们选择了一份永恒的事业。中锐教育工作者们的“产业意识”与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使中锐集团办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种企业办学所独有的灵活性,给教育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持续创新成为必要。
在视察中锐教育园区时,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经讲过,中国的民办教育很需要象中锐这样的新生力量去推动发展。
民办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中锐集团以全新的面貌走来了,走到了民办教育的希望之路上,走到使中国民办教育兴旺的旅途上,这不能不让世界睁大了关注的眼睛……